首页

我爱美脚免费视频区

时间:2025-05-23 03:34:11 作者: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宝鸟”蓝冠噪鹛群现身江西德兴 浏览量:51981

  中新社伦敦5月2日电 题:在中国名作中“穿越时空”

  ——专访英国汉学家蒲华杰

  作者 欧阳开宇 向玉婷

  “从中国古代名著到当代小说,翻译这些名作让我深刻理解中国,这个过程仿佛是穿越时空的旅行。”英国汉学家蒲华杰(James Trapp)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如是说。

  作为文学翻译家和教育顾问,蒲华杰翻译了大量中国书籍,包括《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满树榆钱儿》等,并出版有《中国谚语》《汉字:汉字的艺术与意义》等作品。他的大部分工作围绕着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致力于打破文化差异,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交流。

  翻译中国古籍,从《孙子兵法》开始

  “自从在学校学习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以来,我一直对古代语言着迷。古典汉语以最纯粹和最微妙的形式呈现了一种人类的历史和哲思。”蒲华杰说。

  13岁那年,蒲华杰参观了伦敦的一个展览,被中国文化艺术深深吸引。从那时起,蒲华杰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他回忆道:“很快我便发现,要了解中国,首先要掌握中国语言,所以我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中文学位。”

  蒲华杰的第一本经典译本是《孙子兵法》。他认为,将《孙子兵法》翻译成英文的意义,在于让西方读者能够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战略智慧。

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展出的《孙膑兵法》竹简原简。孙磊 摄

  蒲华杰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经典之一,内容涵盖了战争策略、军事战术和领导艺术等多方面的智慧。英文版的《孙子兵法》可以帮助国际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并从中获得启示和经验,对于跨文化交流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名作中“穿越时空”

  “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都拥有独特魅力。在古典方面,我尤其喜欢翻译《诗经》。”蒲华杰说,最不寻常的是,这些诗歌可以将现代读者直接带回到三千年前的古代中国社会生活,诗经中的诗篇涉及许多关于人生、情感、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反映古代中国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对现在人类的情感及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蒲华杰看来,中国古籍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智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译本,这些中国古籍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国际推广,促进不同地域的读者更加理解中国。

  列举当代作品时,蒲华杰提到马平来的《满树榆钱儿》。小说讲述一个老北京贵族家庭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兴衰故事。“它把读者带入到京城的各个角落,带人进入政治权力核心和社会最底层,通过众多鲜活的人物,描绘了老北京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刻画出整个时代和民族的轨迹与命运。翻译就像穿越时空的旅行,也因为它,我更加了解北京城,并爱上了后海、鼓楼那一带,我每次去北京旅行都住在那里。”蒲华杰说。

北京钟鼓楼。牛云岗 摄

  跨文化教育工作带来“荣誉感”

  “以文学为桥梁,使更多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让我对从事翻译中国经典和当代小说感到非常自豪。”蒲华杰说。他也认为,从事跨文化教育工作“很有价值和荣誉感”。

  在蒲华杰看来,学生时代就接触到的东方文化使他获益良多。因此,蒲华杰也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并逐渐更多地参与到这项事业中。他是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教育经理,也在伦敦大学学院的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工作,负责中文课程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我专门与小学合作过。小学教育是激发跨文化宽容和理解的最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领域。”蒲华杰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学会尊重和欣赏多样性,培养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

2013年2月,英国肯特郡艾尔斯福德小学举办普通话日活动。Pete Goodman 摄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如今在英国,每年有不少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及节日庆祝活动。蒲华杰认为,这些活动让本地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同时也希望相关机构能开设更多中文学习课程,开展更多文学交流活动。

2008年3月,英国艾森学院小学部专门举办庆鼠年“中国日”。中国杂技表演让小学生们啧啧称奇。李鹏 摄

  “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访问中国的机会。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要真正领略中国的独特魅力,人们必须亲自到那里去看一看,十有八九都会刷新他们的认知。”蒲华杰说。

  在专访中,蒲华杰为中英文化交流送上“两句话”:

  关于过去——“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

  蒲华杰认为,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所以要懂得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时光。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因此,当机会来临时,应该勇敢地去抓住,不要留下遗憾。从中英文化交流来看,要做的就是把握当下,珍惜现在的好时机。

  关于未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蒲华杰表示,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它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很重要。它带给跨文化交流的启发是,要真正地了解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在当今及未来的中英文化交流中,只有通过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蒲华杰说。(完)

  受访者简介:

   蒲华杰(James Trapp),英国汉学家,1981年毕业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 (简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获得中文荣誉学位。多年来,他从事中国文学翻译工作,从《孙子兵法》开始,陆续翻译了多部中国古典文学以及现代文学,包括《道德经》《诗经》《宋慈大传》《满树榆钱儿》《黄雀记》《露天电影》《天黑得很慢》《中关村笔记》《平原客》等,也是《中国共产党简史》英文版的主要译者。这些中国书籍不仅让西方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态度,也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提供了新视角。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贵阳国际网球公开赛女单预赛举行

口红打印机、家用染色魔发棒、电波穿香室、超精准智能上妆仪……此后几届进博会,欧莱雅的展台成为美妆“黑科技”的秀场,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产品”深度诠释着这家跨国美妆巨头科技转型的决心和“内力”,引发大量参观者的体验热情。

古韵焕新生,南京千年古巷熙南里何以“弄潮”?

他说:“这也是逆向激励的作用。促使它去改进使用的生产设备或者生产方式,变成节约型的综合利用的企业,从整体上对资源的再利用、节约用水起到调节作用。”

石泰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进一步压实统战工作责任制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今年正值中柬建交65周年和“中柬友好年”。在元首外交引领和推动下,中柬两国务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两国人民友谊深厚坚定,正携手开启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中柬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海南“村VA”上演3V3板凳排球对决 点燃夏夜欢乐

“港澳青年看祖国”澳门各界青年“欢聚北京”交流团启动仪式近日在澳门举行。根据安排,200名澳门青年在启动仪式后将陆续前往广东等10个省市考察,并派代表到北京汇报和参加欢聚活动,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成就。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共享优质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平台,与世界各国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让数字教育跨越国界、服务全球,让所有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道路才能获得世界认同,赢得长远发展动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